剛踏入數位行銷領域,你可能和我一年前一樣,面對著海量的專有名詞、不斷更新的演算法、以及各式各樣的工具,感到既興奮又迷茫。這一年來,我從一個數位行銷的門外漢,逐步摸索、學習、實踐,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心得。這篇文章,就是我這一年的「數位行銷筆記」,希望能將這些歷程和體悟,分享給同樣在數位浪潮中奮鬥的你。
第一季:基礎理論與工具的探索期
剛開始,我大量閱讀了關於數位行銷的入門書籍、部落格文章和線上課程。這階段的重點在於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,了解各個數位行銷板塊的基本概念。
關鍵字研究: 這是所有數位行銷的基石。我學會了如何使用 Google Keyword Planner、Ahrefs、SEMrush 等工具,挖掘用戶真正會搜尋的關鍵字。理解「意圖」比「數量」更重要,搜尋量高但意圖不明 線上商店 的關鍵字,效果可能不如精準且意圖明確的長尾關鍵字。
SEO 基礎: 網站結構、內容優化、技術 SEO、外部連結建設。我學著分析網站的跳出率、停留時間,並嘗試優化標題、描述和內容。這讓我明白 SEO 是一個長期且需要耐心累積的過程,沒有捷徑。
社群媒體入門: 了解各大社群平台的受眾特性與演算法。我開始嘗試發布不同類型的內容,觀察用戶的互動情況。最大的收穫是,社群媒體經營不僅是發文,更是「互動」與「社群」的建立。
Google Analytics (GA) 初體驗: 第一次看到 GA 密密麻麻的數據,腦袋一片空白。但隨著練習,我漸漸能看懂基本的流量來源、用戶行為路徑,並開始嘗試設定目標和轉換。這讓我意識到數據分析的重要性。
我的筆記重點: 「廣泛學習,建立宏觀概念。」 不要急於求成,先理解各個板塊是如何協同運作的。
第二季:實戰演練與數據分析的磨合期
理論知識到位後,我開始將所學應用到實際專案中。這階段的挑戰在於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,並從數據中找到優化方向。
內容行銷實踐: 我開始獨立撰寫部落格文章、社群貼文,並嘗試製作簡單的圖文和短影片。這期間,我領悟到「用戶思維」的重要性,寫文章不再是自說自話,而是要解決用戶的問題、提供價值。